排灣族河蘭英不忍排灣族月桃編織文化消失,2000年開始從事月桃編織品創造,作品包括記事本、皮夾、手提袋等。曾參加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(MIF),作品熱賣到連身上傳統服飾都被買走,還好當時有多帶件衣服去澳門。
河蘭英在莫拉克風災三周年研討會上擺攤展示作品,馬英九總統到攤位參觀時,非常欣賞河蘭英的原住民文創精神,特別選購了月桃筆記本、琉璃珠手環等。
河蘭英於屏東縣來義鄉義林村成立原棠工坊,最早設計原住民服飾,後來改推廣月桃編織藝術,目前有5位部落婦女一起創作。河蘭英說,部落的人就要幫忙部落,保留文化也帶給大家工作機會。
排灣族過去可以將月桃編織應用在客廳草席、針線盒、置物盒等,幾乎廣泛應用在生活上各種物品,不過隨著工業文明入侵部落,月桃編織已幾近失傳。
河蘭英說,月桃編織是用月桃的莖纖維製成,另外月桃葉還常被族人拿來包裹肉類炊煮食用。
河蘭英將月桃編織帶進文創元素,作品除了月桃編織外,還結合皮雕創作,異材質結合可以為作品帶來多樣性,另外原住民圖騰也可以藉此呈現。
[商品故事]
偶爾在鄉間、在山顛,可以看到一叢叢月桃花頂著烈日、迎著斜陽,隨風搖曳飄散淡淡香氣;
月桃的花型美,乍看有如整串白色拖鞋蘭,氣味濃郁,種子是製作仁丹的材料之一。
日常生活中排灣族的婦女不止將月桃利用於烹煮食物,更將曬乾後的月桃莖皮經過巧手的編織,化為實用的生活器具。
月桃對排灣族人來說,是重要的植物,它可以被用來製作許多生活上的物品。
以月桃蓆來說,就是不或缺的重要物品。
婚禮時,聘禮、新娘入門禮,一定要置於月桃蓆上,由受禮的一方點收,才算是合乎禮數。
人去世時,死者要放在月桃蓆上換衣服,並且在棺與墳之間,也要放上一張月桃蓆。
原裳所做的商品,不僅是有獨特的原住民風味,
也是河女士與婦女們的精心製作,可以使用很多年喔